進行CAS的鑑別評估時,我會進行一些口部肌肉的檢查,目的為:
1. 檢查是否有結構性問題,如兔唇裂顎。有部份裂顎不容易察覺,作為治療師是應該比家長更注意的。
2. 檢查是否有口肌失用症 (oral apraxia)。非口語口部肌肉控制能力問題,需要進行指定的檢查,結果有助制訂治療方案。
3. 檢查是否有因口肌問題而產生的發音問題,如運動性構音障礙 (dysarthria)。運動性構音障礙,多數與腦創傷有關,例如大腦麻痺。
檢查過後,很多家長都會問是否需要做口部肌肉訓練。如果以上三項口肌檢查結果皆否,就沒有口肌訓練的需要。如果有結構性問題,口肌訓練都未必有幫助,如果是口肌失用症,進行口肌訓練亦不會直接幫到發音。至於dysarthria,或許練習會改善肌肉力量,但其實發音練習都在訓練口部肌肉的活動及協調能力,所以我都會先選發音練習。透過發音練習,強化小朋友的發音能力及口部肌肉,一石二鳥。
你可能會認為,如果先做一些口肌練習,再練發音,效果可能更好,進步會更快呢?暫時,未有證據證明口肌+發音練習比只練習發音更有效或更快處理好發音問題。但在文獻中,我們知道CAS兒童需要非常多的發音練習,所以我傾向把治療時間投放在發音練習上。發音要進步,就需要練習發音,正如:吞嚥要進步,就需要練習吞嚥;數學要進步,就需要計數;寫作要進步,就需要不停寫作。對嗎?
Comments